汶上县召开优化招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定于2023年11月28日(星期二)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发布下半年招标投标指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县人民政府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强介绍了汶上县2023年下半年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方面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汶上县通过坚持标准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打击“围标串标”、规范从业行为等措施,大力推进环境建设和服务效能转化融合,推动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坚持标准服务,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坚持“汶暖易办”标准化服务,通过标前辅导、标中帮办、标后跟踪的服务模式,将项目招标时间压缩至法定最短,为项目赢得黄金建设期。严格执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提高招标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推行“即刻访谈”,通过标后回访、定期回访、专项回访的形式,搭建起与交易主体的沟通桥梁。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增公共资源配置效益。
全面升级改造异地远程评标室,通过环境监控、人脸监控、电脑录屏和音频对讲“四合一”的技术手段,自动记录专家评标全过程,确保评标全程公正透明。率先纳入山东省远程异地评标“云调度”系统,成为济宁市首个加入的县级成员单位,与11省61地市建立联系,与江苏、江西、安徽等4省8地常态化开展跨省市异地评标合作,实现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县级主场跨省市异地评标“零”突破,解决了评标专家资源不足、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等问题,对持续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上线档案管理系统,全市率先启用电子档案系统,通过电子档案系统自动抓取电子服务系统产生的所有交易信息和附件资料,实现了项目交易档案自动校验、电子存档,进一步提高了项目交易档案归档效率,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打击“围标串标”,提档公共资源配置效果。
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负面清单提醒制度,把好公平竞争审查关,从源头上防止妨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问题的发生。上线大数据分析系统,针对电子化交易项目基础数据和交易主体市场行为进行数字化智能分析,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招投标等交易活动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强化部门间全过程协作联动,发现“围标串标”线索第一时间移交至行业监管部门并在交易平台曝光,将行业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同步公开至交易平台。10月份与县发改局联合开展了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我县2023年以来招投标项目进行抽查排查,持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四、规范从业行为,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能。
开展“交易中心业务大讲堂”活动,定期邀请行业专业人士授课、听专家讲座、业务精英工作分享等方式,引导督促干部队伍主动学习业务法律、争当行家里手,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每半年召开一次代理公司廉政大课堂暨业务培训会议,邀请县纪委派驻组针对招投标领域廉洁从业授课,促进从业队伍增强法治意识,坚守法纪底线。同时开展业务知识能力测评,鞭策代理机构持续提升代理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创新推出了“代理机构约谈制度”,对在汶从业代理机构代理不当行为进行约谈,以促进代理机构规范从业,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深化国家、省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对标服务新理念,强化平台建设服务功能再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共资源交易力量。借此机会,也恳请各新闻媒体能够持续关注我县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成效,多支持、多宣传,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县人民政府网记者提问:您好,我们对“代理公司约谈制度”比较感兴趣,请您详细为我们介绍下这个制度适用的情形。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吕芝永:
感谢您的提问,代理公司约谈制度是我们针对优化营商环境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是对代理公司规范从业的一种督促,下面我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下代理公司约谈制度的7种适用情形。
一是代理公司已发布的公告、公示等文件存在错误或变更的;二是在开评标期间,现场组织、数据上传、服务专家等情况存在过错,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三是代理的项目收到质疑、投诉的;四是服务不及时、不到位,被招标人(采购人)反馈给中心的;五是基本业务知识测评低于60分的;六是在代理项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七是其他应当约谈的情形。
代理公司约谈制度意在提升招标代理人员从业水平,提高中心整体服务质量。如果在一个年度内,同一家代理公司被约谈三次以上的,该公司将在综合考评中列入不合格档次并将结果及时推送给行政监管部门及相关招标采购单位。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交易科科长陈桐: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下中心在打击围标串标方面的举措。今年来,交易中心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以“打击围标串标 肃清交易环境”为目标,规范投标行为,推动招投标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范完善交易管理制度。全力推行招标文件范本,确保所有投标企业同一标准、一视同仁。开展招标文件负面清单提醒,对招标文件中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各类不合理条件限制发出提醒。
二是数字赋能甄别不良行为。利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进行技术排查“抱团”投标等异常行为,发现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线索,及时推送监管部门。大力推行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与11个省61地市确立合作关系,推进专家资源共享,打破本地专家“小圈子”,今年以来,完成工程类异地远程评标项目53个、政府采购类42个。
三是强化开评标现场管理。推行“数字见证”,实行专家“零接触”,设置招标人评标坐席,远程视频协助评审,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教育、专业技术等培训,切实提升从业队伍执业水平。
四是强化评标专家动态管理。提升“云视通”数字见证,全程录音录像,实行“一项目一考核”,加强评标报告审查,重点关注评分畸高、畸低现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监管部门处置。
五是拓宽畅通投诉渠道。主动向投标人推送中标结果并告知投诉渠道,强化社会监督,及时收集发现问题线索并整理移交至行业监管部门,强化信用信息结果运用,严惩“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2023年以来,已向行政监管部门移交问题线索4起、涉及企业9家。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