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聚焦各方交易主体需求,推出贯穿于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的交易标准化服务,实现从原有的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交易主体体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一、建立标准化制度,拓宽服务围度
完善提升“汶暖易办”标准化服务品牌,按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优化完善交易规程,形成了《“汶暖易办”标准化服务手册》,为交易主体各方提供标准化服务承诺、标准化服务语言、标准化服务流程。针对重大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推行“汶暖易办”工作队服务模式,专班专员一对一、全过程、包到底,跟踪协调服务,打通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通过提醒发布招标计划、上门指导交易流程、计划临期主动提醒、招标环节帮办代办等多项服务的结合,实现了交易服务模式由“依申请办理”向“主动服务找人”的转变,今年来累计提供咨询服务149次。
二、再造标准化流程,打造服务快办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交易流程进行固化,实现了项目登记、场地预约、不见面开标等26个环节全流程电子化,从而统一了运行规则和操作流程,让交易主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方便了市场主体。制作项目登记、保证金收退等8个核心事项全流程“一图读懂”,为交易主体提供便利。通过高效标准化服务,使招标时间压缩至法定最短,实现“速办、暖办、易办”,为项目赢得黄金建设期。
三、提升标准化服务,增强服务效能
强化开评标精细化管理,推行三色管理机制,业主代表、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身着三色马甲,规范各方代表的行为。评标区配备操作演示屏,标前滚动播放评标纪律及警示案例,标中便于服务人员向不熟悉的专家远程演示操作流程,减少与专家的直接接触。大力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积极融入全省异地远程评标“一体化”,与安徽濉溪、德州平原、泰安宁阳等4省9地开展常态化合作,实现更多项目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通过环境监控、人脸监控、电脑录屏和音频对讲“四合一”的技术手段,自动记录专家评标全过程,确保评标全程公正透明。
建立督导评价机制,每季度进行“红旗科室”、“党员先锋”、“业务标兵”、“学习标兵”评选,推动交易服务水平提升。推行“即刻访谈”暖心回访机制,搭建问题收集“大平台”,针对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形成“点单专办”工作机制,把“没办好”的事办到位,“不好办”的事帮到底,“不能办”的事讲清楚,促进服务再提升。开展特邀监督员活动,聘请10名市、县“两代表一委员”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员,通过明察、暗访、自办等多种手段,对交易服务进行沉浸式监督,精准识别民生痛点、服务堵点、改革难点,推动部门提升办事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