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为汶上加油干】汶上县召开优化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为汶上加油干】汶上县召开优化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为汶上加油干】汶上县召开优化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1220日,汶上县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召开。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发布人

冯志强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综合科科长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工程交易科科长

主持人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4d67fbfcdc95b86573a213919368ce0.jpg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服务促发展的理念,以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推行标准化服务、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为着力点,通过四个工作坚持打造对外服务亮丽窗口,竭诚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暖心服务。有力推动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一是坚持智慧交易理念,不断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

汶上分中心软硬环境互促并进,铸就智慧交易平台。一是将智慧融入交易全过程,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和不见面开标,推行无纸化办公,为交易主体提供7×24全天候在线服务。候标区、洽谈区、休息区、资料栏等服务设施俱全,为交易主体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二是高标准建设数字见证平台,实现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智能门禁、在线询呼、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功能为一体,为交易主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式见证服务。持续丰富和完善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功能。打造移动交易新场景,提升电子化交易便利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三是升级改造评标室,增配了电子大屏、远程异地会议系统机位、语音视频对讲设备、拾音设备,提升网络带宽,实现异地评标室全覆盖,远程异地评标室数量增至3间,评标机位21个,为交易主体提供智慧高效的使用体验,有效缓解了评标场地压力,大幅度提升了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工作效率。四是成立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工作专班,人员下沉基层服务乡镇一线,按照三室”“四配备”“五牌”“六制度的标准,指导建成5处乡镇交易站,服务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流转交易网络,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镇村延伸,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与农村产权交易对接融合,该做法获省发改委刊文推广。

二是坚持服务为王信念,打造汶暖易办标准化服务品牌 

创新工作形式,优化服务流程,打造形成了汶暖易办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服务品牌,实现了速办、易办、暖办。将服务事项前延至项目可研阶段,建立项目台账,全程跟踪指导,预判进场时间,动态预留场地,确保项目进场零延时、零耽搁,进场即发布。精简流程环节,归纳出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开评标、中标结果公示、中标通知书发布等8项重要节点,明确各节点责任分工,时间精确至分钟,招标环节环环相扣,不留空白,招标时间压缩至法定最短,20221-11月份,建设工程项目共计156项,招投标时间平均缩短3.12天,为项目建设赢得486.72天黄金建设期。

三是坚持为企减负方向,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全面实现不见面开标,各类制度性费用应免尽免。实现信用评级与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联动缴纳,对信用良好企业降低保证金交纳比例。鼓励建设工程项目不再收取履约保证金,鼓励免收简单小额工程项目的投标担保。使用投标保证金虚拟账户收取保证金,与农商银行共同研发投标保证金自动退付系统,在公示环节自动带息退付至投标人基本账户,实现保证金退付延时。全面推广电子保函替代工程投标保证金,与多家承保机构合作对接,为投标企业提供多元化、全程在线金融服务,保函应用率达95.01%。今年以来累计为732家企业提供4588次有效投标服务,仅推广使用保函代替投标保证金一项,就为投标单位节约招投标费用约3亿元。

四是坚持即刻访谈暖心回访,提升参与率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首创公示信息推送模式,定标候选人公示后,自动向投标单位发送公示发布提醒信息,告知投诉渠道,引导投标人良性竞争。1-11月份,有效投诉率为0。二是坚持即刻访谈模式,项目结束后精准实施一项目一回访,对招标人、代理机构、中标人就办事效率、政策需求、意见建议等方面重点回访,同时向交易主体宣传最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现有回访及调查模式的基础上,依托微信小程序,制作电子版调查问卷,常态化征集意见建议,定期向企业反馈结果运用成效,提升市场主体知晓率和参与率。三是坚持暖心回访,对非中标企业发送暖心短信,感谢投标单位参与项目投标,邀请继续支持汶上建设,不断加深投标人好感,提升项目竞争度、参与率、满意度,营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氛围,展示汶上友好城市形象。今年以来,项目投标竞争度达29.03,外地企业中标率高达80.4%

 

答记者问

刚才听到中心提到了乡镇交易站建设工作被省发改委作为典型推广,能否再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答:建立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是汶上分中心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是规范基层公共资源交易,积极探索农村三资清理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的建设推广,构建起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流转交易网络,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延伸到了镇村,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与农村产权交易对接融合。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明确建设原则,规范建站标准,保障有效利用。遵循片区布点原则,2-3个乡镇建设一个标准化站点,附近乡镇的交易项目全部就地就近进站交易。每个站点建设要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二是制定交易制度,明确进场范围,服务基层项目。制订《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站交易范围和标准》,明确范围标准,实行统一进场交易。将县招标采购标准限额以下,使用国有、集体资金投资和政府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建设工程及与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和物资、服务采购,国有集体资产、村集体资产、农村土地产权、宅基地产权、林权、已破产或兼并企业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公共设施、公共资源等对外公开出租、出(转)让、发包等项目,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统一交易。三是做好工作支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工作效率。成立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工作专班,下沉一线,从场地选址、人员配置、功能室布局、制度建设、操作程序等方面加强指导,全力帮助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协助制订制定办事指南、工作流程,公开服务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已在苑庄、郭楼、次邱、刘楼、义桥5处乡镇建设了示范点,有力促进乡镇基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程序公开化、操作规范化,真正实现了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打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