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为汶上加油干】济宁汶上——开展“四推四创”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为汶上加油干】济宁汶上——开展“四推四创”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精神,立足“强品牌、精业务、促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改革创新、事争一流,持续提升交易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廉洁高效交易平台,营造一流招投标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推进标准化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

坚持“汶暖易办”标准化服务,将日常管理制度和规范上升至标准化管理。注重规章制度标准化、场地建设标准化、交易流程标准化、交易文本标准化、质疑投诉处理标准化、合同签订标准化等6个方面制度标准,同时结合业务实践,融入见证服务规范、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规范、远程异地评标服务规范、开评标现场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系统管理规范等核心技术标准,建立标准体系,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实现服务事项标准覆盖率100%, 发挥“标准化”对业务的规范作用,通过标前辅导、标中帮办、标后跟踪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速办、易办、暖办”。

二、推进电子化应用,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创优资源配置。

创新电子交易,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优化不见面开标、电子营业证照应用、电子档案系统、“标立通”掌上办交易等功能,提升交易服务保障能力。增设智能设备,全面推行“多点分散评标+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由原来“1+1”模式向现在“1+N”模式推进。全周期实现“云端交易”。高标准完成交易场所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改造, 4个评标室28个机位实现省市系统互联互通,其中2个评标室14个机位实现跨省联通。坚持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让企业“零跑腿”,实现项目受理到合同签订26个环节“一网通办”。拓展合作“朋友圈”,与安徽濉溪、泰安宁阳、德州乐陵3地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解决评标专家资源不足、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等问题。综合交易项目实现了跨省异地评标“零”突破。

三、推进非公交易,创新交易模式,助推统一市场建设。

秉承“为民助企”理念,依托电子化交易平台,开发上线了自主交易板块,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农村集体资源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自助交易,零收费,全流程电子化,公开公平公正,过程可追可溯,节约交易成本,助力盘活闲置资产。参照招标采购、产权交易相关政策流程及交易方式,流程优化再造,为业主提供“一次竞价、二次竞价、多次竞价”“正向竞价、反向竞价”多模式选择。并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向县直部门单位推介,通过短信平台向2万余家企业发送应用邀请,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自主交易市场,保障交易公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规范从业,创新监管机制,打造廉政服务平台。

开发上线远程辅助评标系统,严控中介代理人员进入评标室,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实行非中标企业重点回访,累计回访招标人21家,代理公司19家,投标企业183家,收集意见建议74条,意见回复率100%。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实行“一项目一考核”,发现异常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确保项目评审规范透明,全年组织召开问题线索处置专题会议2次,移送项目问题线索1个、专家线索5条。强化社会监督,聘请10名市、县“两代表一委员”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员,邀请部分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单位代表、企业代表等走进中心。制发警示案例简报4期,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专题会议2次,持续筑牢廉洁从业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