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聚焦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运行机制、服务效能、服务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活力,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是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与安徽濉溪、泰安宁阳、德州乐陵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综合交易项目实现跨省异地评标“零”突破。2024年完成异地远程评标项目175个(含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9个),其中工程类109个,采购类65个,其他交易类1个。扎实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小课堂”公益宣传,执行“7*24小时”服务制度。聚焦“重点项目”“应急项目”“民生项目”,建立“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准服务、“标后”跟进等服务机制。开展“交易中心业务大讲堂”活动6次,组织集中测试3次,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公平竞争机制。优化完善交易规程,利用“定向短信”服务平台,向潜在投标方推送招标信息2014条。创新回访形式,过标后回访、季度专项回访、半年集中回访3个环节,累计收集意见建议74条,回复率100%。推进“代理机构约谈制度”,累计开展约谈工作2次,涉及招标代理机构2家,推动解决问题2项。聘请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共10名同志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员,邀请市县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办公室代表、企业代表等14人走进中心,助推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协助做好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项目自查3次,协助开展现场检查2次,组织召开问题线索处置专题会议2次,移送项目问题线索1个、专家线索5条。
三是拓展服务方式,打造一体市场建设。依托电子化交易平台,开发上线非公资源、小额公有资源自主交易板块,秉承“为民助企”理念,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农村集体资源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板块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简捷,零收费,交易过程可追可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向企事业单位推送自主交易简介,通过短信平台向2万余家企业发送平台应用邀请,助力企业盘活闲置资产。邀请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软件技术工程师到街道开展专题培训,协助街道做好数字证书申领。通过宣传培训,吸引更多竞争者进入自主交易市场,保障交易公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