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依托市县一体电子化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信息化发展趋势,打出交易服务“组合拳”,不断优化交易流程,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推动惠企便企政策措施落实,为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蓄势聚能”。
一是立足自身职能,提升交易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标准,开展微笑服务、延时服务、一线服务、预约服务、容缺服务,让交易不“打烊”,服务有温度。创新实施风险点提醒制度,压实招标人的主体责任,督促交易各方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规范履职、不越“红线”。今年以来共向各交易主体发出风险点提醒单37份,有效促进了交易项目公平竞争。加强信息宣传和企业回访,提高政策知晓度,了解各方需求和诉求,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
二是科技赋能,推动平台服务提效升级。融入市县一网互联建设,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在线办理;推广使用“标立通”小程序,向“掌上办”“智慧化”发展;持续推行“不见面”开标,实现项目登记、文件发布、开标评标到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全流程线上办理,全部交易项目100%实现“不见面”开标。扎实推进数字见证,避免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实现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开展,有效利用专家资源共享机制。今年以来,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57次,远程异地评标率为82.6%,同时实现了1个主场多个副场的“1+N”模式新突破。
三是精简成本,提升投标人交易活力。 推行保函保证,最大限度提高交易便捷度,提供7*24小时在线保函服务,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切实降低企业投标成本,同时实现在线带息退付保证金。今年以来,共352家投标人以保函形式交纳保证金6240万元,占全部投标保证金的84.25%,其中电子保函1274.1万元,占保函20.42%,有效缓解了投标人资金压力,降低了投标成本。
四是“评定分离”,落实招标人的主体责任。根据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等部门最新发布的“评定分离”指导文件,积极推广该方法在各行业招标项目中的应用,并推广至农业、国土等行业,依法赋予招标人定标权,进一步落实了招标人的主体责任,实现了优中择优。今年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全覆盖,中标金额达48.5亿元,为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将继续立足服务定位,依托济宁市电子化交易平台,开展微笑服务、延时服务、一线服务、预约服务、容缺服务等五项服务,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为“打造产业强县,建设大美微山”贡献中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