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扛起保障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依法高效运行责任,着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数字化+服务”为抓手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夯实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交易。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建设,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推行业务“网上办”,实行“不见面”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开标时长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至现在的10-30分钟,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便利交易各方主体,为投标人大幅节约成本,并减少人员聚集,避免有关交易各方接触。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持续推进电子保函应用,深化惠企纾困,有效缓解投标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在已实现数字证书全省通用的基础上,推动“公共资源掌上交易”上线运行,市场主体通过手机便能完成有关操作,实现“一对一”精准信息推送服务,进一步突破公共资源交易时间、空间、设备限制,实现指尖办公与掌上交易“双进化”。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确保顺利交易。打造“微笑服务、延时服务、一线服务、预约服务、容缺服务”交易服务品牌,坚持将“五项服务”理念贯穿交易服务全过程。加强与招标人、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的沟通,第一时间配合发布相关交易信息,保障项目入场不拖延、不误时。推行限时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做到服务“无拖延”。提供延时服务,确保项目交易畅通无阻。提供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在符合法定时限的前提下,安排专人全流程值守,提供交易全流程“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让交易不“打烊”,服务有温度。今年以来,共为79个项目提供延时服务,累计延时超过200小时。实行招标采购项目专人服务,深入旅发集团、鲁正招标等企业开展“送政策到企业”活动,共开展回访180余人次,受到交易主体高度好评。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交易时限,全力保障重大、紧急项目早进场、早实施、早见效。“五项服务”承诺的实践有力提升了各方交易主体的获得感,用交易服务的辛苦指数换来各方的幸福指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305项,交易金额72.22亿元,节支增收8660.97万元。其中,建设工程109项,交易金额52.23亿元,节约资金5662.97万元;政府采购129项,交易金额4.53亿元,节约资金525万元;综合交易44项,交易金额2.19亿元,节约资金2473万元;国土出让23宗,交易金额13.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