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紧紧围绕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交易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共组织交易项目106个,成交价11.47亿元,节约和增收资金2698万元。
紧扣“四零”目标,进一步树牢服务理念。始终把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作为重点。一是坚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26个节点全流程“无纸质”,相关交易主体“零跑腿”。二是坚决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全面取消进场交易项目的招标文件工本费、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等费用,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实现交易“零成本”。三是坚持防范化解廉洁风险,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启用评标专家费在线支付系统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使各方交易主体及中心工作人员“零接触”。四是坚持服务至上,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回访机制,实现交易各方主体对交易中心“零差评”。
坚持“四心”标准,进一步转变服务态度。制定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强化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对服务对象坚持做到受理业务热心、听取问题细心、解答问题耐心、提供帮助真心。开展一项目一回访活动,招标采购活动结束后,积极开展对各方交易主体的标后回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溯交易过程,掌握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促进交易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
采取“四办”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全面贯彻执行服务重点项目实施办法,针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采取材料齐全马上办、材料不全指导办、遇到困难帮助办、重点项目跟踪办的方式,提前介入,容缺受理,跟踪服务项目交易全过程,全力保障全县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交易。
建立“四化”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坚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发展方向,依托全市统一的的电子交易平台体系,深化“一网三平台”建设,在实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政府采购交易监管平台无缝对接,推进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便捷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流程标准化”,全力打造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交易服务平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将继续以《2022年济宁市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为指导,加强与县发改、住建、交运、水务等行政监督部门的统筹协调,持续提升招投标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