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城话廉】曲阜孔府“冷板凳”上的不徇私情

【名城话廉】曲阜孔府“冷板凳”上的不徇私情

孔府,是历史上著名的衙宅合一的衍圣公府。“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撰的这幅孔府门联,道出了这座千年府邸所彰显的文化功能。从孔府的亭台楼榭、匾额楹联中,也处处可见儒家“道德文章”的正面引领,但从历史和现代廉政教育的视角看,也有作为儒家崇廉尚勤教育的历史遗存,比如“冷板凳”“戒贪图”等“红色警戒”文化符号。

历史上的孔府,常有“达官贵人”出没,常被孔府主人请为“上座”,但在孔府大堂与二堂相连接的穿廊下,却有一对明代嘉靖年间留下的大长红漆木凳,据说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严阁老”坐过这条凳子,因而被称为“阁老凳”。

“阁老凳”,来自于“严阁老”来孔府求情的故事。传说严嵩于明朝当权时,曾做过不少坏事,后来受到弹劾,心里很是不快,四处寻门子为他求情。因为他的孙女嫁给了当时的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所以严嵩的罪行被揭发后,为求免罪,急忙专程跑到曲阜来,恳请衍圣公能到当朝皇帝面前为他求情,但是衍圣公孔尚贤深知严嵩父子奸权,作恶多端,而不愿徇私情,于是就把他冷落在长凳上,让他等了很久很久,不与相见,没有回话。后来,人们便习惯地称此长凳为“冷板凳”。

现在,凡来参加现场教学的拜访者,听了“冷板凳”的故事后都不由自主地坐一坐,于唏嘘之中冷静思考其中的意义,“吾日三省吾身”的意味油然而生。(宋冬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