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城话廉】曲阜孔庙“诗礼堂”里的家风规矩

【名城话廉】曲阜孔庙“诗礼堂”里的家风规矩

圣人遗风今犹在,礼门义路家规矩。在曲阜孔庙东路承圣门后面有始建于宋代的“诗礼堂”,明弘治时为了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命名。清康熙、乾隆来曲阜祭祀时在这里听孔子后裔讲经,乾隆还题写“则古称先”“诗书礼乐”的匾额和对联,赞誉孔子及其家风。


孔氏家风,有“诗礼传家”,而获得“长见识,知规矩”的常识,来自于《论语·季氏》记载的一则“庭训”故事:一次,孔子闲居,站在院中,见儿子孔鲤从堂前走过,便问道:“你最近学过《诗》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说法,来自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层社会之间人与人交往谈话,时常会引用《诗经》中的经典,如果不学《诗》,知识浅薄,孤陋寡闻,就无法与人交谈。孔鲤受到父亲的追问和提醒,于是退而学诗。又一次,孔鲤又被父亲叫住,问:“你最近学过《礼》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代表当时的规章制度以及人与人交往的礼仪规范;不学礼,则难以立身处世;而知书达礼,是立身处世必备条件,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家训,历来传为美谈。孔氏后裔,作堂私第,名以诗礼,整齐门楣,勿忘家声,示不忘“过庭之教”。(宋冬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