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梁山分中心始终立足于服务平台职能定位,紧紧围绕“为市场解绊、为主体减负、为交易提速”的服务目标,主动对标先进找差距,不断探索服务新思路,创新平台服务新理念。1-7月份,建设工程科共完成项目交易数18个,交易金额达16.9亿余元,共节约资金0.36亿余元。
一、坚持主动作为 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宣传好政府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并积极做好项目服务。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梁山分中心通过梁山县政府发布的“三重”工作计划及参加部分工程项目招标前相关会议得知招投标信息后,主动对接招标人或者主管部门,着力优化招投标软环境。二是提前与行政审批局对接,在项目立项时开展招标计划的发布宣传,全面实施招标计划在招标公告发布前30天发布制度,1-7月份,我中心共发布招标计划78个,既提升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又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意识,使其办理建设工程相关手续时更科学化、规范化。三是不断升级打造“开标不见面”新模式,实现项目交易由线下“面对面”到线上“键对键”的转,切实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四是不断完善保证金形式,积极推广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实现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交易系统电子办理各类保函,为投标企业释放资金占用压力,提升各方交易主体满意度。1-7月份,通过采用保函形式作为投标担保的占比达91.1%,为企业释放资金2725.6万元,电子化覆盖率达100%。
二、强化创新意识 科技赋能交易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数字见证新模式、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大幅提升交易高效性、便捷性和透明度。二是巩固科技赋能成果,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建设“一标一档”存储系统,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存储制度化、数字化和规范化,进一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服务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全面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在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嵌入联审,招标人、代理公司、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凭借自己的CA自行登录交易系统办理相关事宜,项目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部线上办理,招标前无需到交易中心送任何纸质材料,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实现全程“足不出户”“零跑腿”的便利。四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与行业主管部门信用平台互联互通,专家和监管部门既能够通过系统检索投标人的信用等级及相关行政处罚,投标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等级实现有差别缴纳保证金情况。
三、提升服务意识 多渠道服务主体
一是实现“评定分离”模式常态化运行。围绕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健全“评定分离”政策体系,科学合理制定评标、定标规则,推进“评定分离”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常态化应用。1-7月份,建设工程共顺利完成16个项目的评标评审工作,所有项目均采用“评定分离”模式。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回访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开展大调研活动,对调研对象定期跟踪回访,正视回访中收集的建议和问题,查摆不足,力求业务、服务能力双提升。1-7月份,我中心通过电话回访、现场回访的方式对33个交易主体开展项目回访工作,切实了解各交易主体市场需求,提升交易满意度。三是实现电子证照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应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交易便利度,7月份我们中心上线了关于电子营业执照使用新功能,企业可通过爱山东 APP、电子营业执照 APP,或通过微信、支付宝搜索进入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进行验证执照并扫码授权登录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办理相关事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创新做法,组织单位人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通过与市中心及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对接,不断升级评标区域软硬件设施,着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梁山分中心 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