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聚焦交易领域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对照查找差距,坚持多措并举,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办事流程,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了交易服务行为,提高交易服务效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改善。
一是精简项目受理资料、环节。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检视业务查找问题,以"方便快捷”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精简受理所需资料、环节,进场交易受理材料从原来的5项减少为0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矿权、产权交易四大交易项目共精简进场受理要件14项,所有交易项目进场“零门槛”。认真执行招投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指标及相关要求,优化招标项目信息发布流程。监督部门、交易中心取消招标文件备案,招标信息发布审核把关环节。招标人(代理机构)可在第一时间,对外直接发布招标项目信息,做到项目发布环节“零”距离。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做到人等项目。
积极主动靠前服务,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和效率。中心每周一上午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例会,了解、收集全县项目建设信息和动态。中心业务科室每周积极主动与项目建设招标人或代理公司积极沟通对接,提前了解项目进度。根据项目本身类型特点及技术要求等,第一时间进行业务性指导、编制招标文件。及时提醒是否需专家前期论证,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确保招标文件合法合规,避免发布后出现异议和投诉,力争此环节项目“零”等待。
三是简化交易流程。
围绕压缩业务流程、强化服务创新,着力精简交易服务流程, 公告发布精简办理要件2项;保证金收退办理时限压缩为1天,精简场地预约、部门审核、专家开始评标需项目承办人确认等环节,所有交易环节障碍”。
四是高效统筹安排,做到项目开评标“零”延时。
项目进入中心环节,相关职能科室就根据获知的信息,全面统筹、高效安排项目进场时间,开、评标时间,做到项目不积压,不拖延,确保项目入场、开、评标在法定最低时限内“零”延时。
五是减少交易成本。
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投标人免费下载招标文件,鼓励以银行保函等非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交纳采取投标保证金(网上银行或电汇)、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等任一形式。积极与济宁银行对接,率先启用投标保证金自动退付系统,在评标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系统自动带息退付非中标候选人的保证金;公示期满后,带息退付第二、三名的保证金;合同签订后,带息退付中标人的保证金,最大限度减少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资金压力。集中清退历年滞留的投标保证金1630余万元,惠企业213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现投标“零费用”。
六是做到异议投诉处置“零”复议。
对于评审完成的项目,能当日发布的,加班加点督促代理机构当日发布,确保第一时间发布评标结果公示。同时相关职能科室第一时间关注CA系统、中心网站及其他渠道反馈的信息,第一时间获知,第一时间与招标人、代理机构沟通、反馈,第一时间配合招标人、监督部门迅速依法依规答复处置。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做到异议投诉处置“零”复议。
七是提高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机制,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精准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所有业务咨询实行首问负责和一次告清和处理完成,所有服务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办结;主动跟踪对接服务项目、服务市场主体,交易服务“零推诿"。
八是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从投标人、竞买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不同交易主体操作需求出发,打造”傻瓜式”操作流程,为各类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智能、便捷全流程电子交易服务,实现交易服务”零跑腿”。
九是提振干部职工精气神。
推行绩效考核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激励与约束并重,着力提高内部监督质效,营造交易中心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交易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