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招标投标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考核指标。自2021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问题,持续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从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缩减交易项目流程、创新服务举措、加快交易项目效率等方面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标投标交易流程予以完善,着力打造金乡县招标投标领域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着力“管理发力”,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效能新提升。
1.施行告知承诺,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打造四位一体“信用承诺制”诚信体系,要求交易四方主体(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评委)从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方面对进场交易行为作出相应的承诺,提升招标投标四方主体的责任意识。目前金乡分中心进场所有交易项目都已采用四方承诺。
2.多措并举推进,加速项目进程。围绕压缩业务流程、强化服务创新,着力精简交易服务流程,项目进入中心环节,相关职能科室就根据获知的信息,全面统筹、高效安排项目进场时间,开、评标时间,做到项目不积压,不拖延。
3.有速度的容缺受理,有温度的绿色通道。针对重大项目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中心创新实施容缺受理制度。容缺受理制度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为招标采购单位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缩短了整体招标投标时限,平均为招标人赢得20多天的建设时间。
(二)着力“规范提升”,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能力新提升
1.梳理招标前置条件,规范进场交易手续。根据最新文件规定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从项目批文、资金证明、审图材料等入手,对各类项目需提供前期资料本着能省则省、能简则简的原则归纳整理,形成最新前置条件要求,并及时将形成的要求通知落实到位,为招标人报建准备工作提供支撑。
2.编制开评标现场管理办法,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开评标现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开标现场、评标现场、监控室现场三个方面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人、评委及相关监管人员的开评标现场行为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进一步维护了交易现场秩序。
(三)着力“服务创新”,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水平新提升
1.交易“不见面”,服务再提升。2020年4月10日金乡县创城市政设施工程项目(山阳路改造工程)是金乡县第一个不见面公开开标项目,也标志着金乡分中心成功全面启用“不见面开标”系统。投标企业通过不见面系统网上签到、网上解密、智能唱标、全程在线互动交流、提出异议与答复、确认签名,不同于以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整个开标过程,不见面开标只需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全部开标程序,节省了精力、时间和资金。截至2021年6月底,共有137个建设工程项目采用了“不见面交易”,不见面交易项目比例达到100%。
2.积极拓展投标保证交纳形式,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实招。鼓励以银行保函等非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交纳采取投标保证金(网上银行或电汇)、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等任一形式。积极与银行系统对接,率先启用投标保证金自动退付系统,做到保证金连本带息退付,最大限度减少投标人的投标成本、资金压力,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极大提高了投标企业参与金乡分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对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支持实体经济、助力金乡县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21年,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将以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为目标,敲响理念创新的“鼓点”,在全面推广不见面交易、创新服务举措、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保障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金乡县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