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服务各类主体,按照“放管服”的精神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从2020年年初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所有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实现了不见面开标,全程采用“互联网+交易”的电子化模式,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度和透明度,全面推动金乡县招投标交易迈入数字时代。“不见面开标”简单地说,就是让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投标所有流程。在“不见面开标”模式下,潜在投标人通过济宁市交易中心开发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免费下载招标文件、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解密、网上开标报价。投标人只需要通过PC端或者手机客户端在线递交电子投标文件,就可随时随地在线参与交易活动。按照“互联网+交易”模式,充分发挥市中心现有的全流程电子化软硬件优势,开发建设招投标采购项目“开标直播系统”,各潜在投标人只需一个PC终端,所有交易行为全程网上操作,无需再到交易现场参与投标,投标人与采购人、评审专家不再见面,大大降低了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评审专家串标的可能。此举,可为每个投标人每次投标节约招标文件费用、投标标书印制费用1000余元,极大节省了投标人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是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大大降低了人员聚集的风险,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2020年初,全国疫情比较严重时候,金乡县所有招标项目正常运行,县创城市政设施工程项目(山阳路改造工程)在是金乡县第一个不见面公开开标项目。以往传统的招投标,开标要现场完成标书解密、唱标、资料录入等工作,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不同于以往的场面,此次开标项目现场工作人员仅仅用了10分钟,就在不见面开标系统轻松完成了全部开标程序。不见面开标系统的应用,使得投标人报名、递交文件、开标唱标全程网上操作,不需到交易现场,投标人在开标前,无法预知参与投标的企业家数,以“零预测”投标家数,避免了以往现场开标现场投标人可以相互交流、串联的弊病,掐断投标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大大降低了投标人现场围标的可能。不见面开标以来,投标企业投诉案件为零。
为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加强对评标现场管理,在评标区外专门开辟数字见证室,数字见证管理平台将现有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智能门禁、在线询呼、电子档案管理、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打造评标区域与数字见证室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既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业务和廉政风险,实现了完全封闭独立评标。同时从监控、网络、智能化设施等方面为“数字见证”提供硬件支持,变传统的现场见证为借助语音和视频系统进行的智能见证、数字见证。例如:中心身份证识别器用于识别专家身份,在评标现场,评标专家手拿二代身份证,等待招投标工作人员对其身份真伪进行核验,工作人员打开识别器识别程序,将身份证原件贴于识别器上面,人脸对着识别器界面,只听到“叮咚”一声,身份证识别器界面立马跳出“已通过”字样,个人信息都可以当面识别,短短几秒钟就能百分百判断出真假,省时省力又省心。人脸识别储物柜用于专家贵重物品的存放。安检门进行金属信号探测,如有专家不遵守纪律携带手机进入评标区,在经过安检门时会发出警鸣声,用于防止专家把无线通讯设备带入评标区。评标室内设置有电视,用于播放评标纪律和评标流程;对讲机,用于评审专家与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沟通,且整个开标、评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道程序、每项步骤都设置视频监控点和拾音点。
在日常工作中,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严格操作交易流程,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推动招投标工作“阳光”运行,服务好各类交易主体,持续不断的优化营商环境。(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金乡分中心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