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济宁嘉祥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嘉祥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新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近年来,嘉祥县紧扣“放管服”改革主线,聚焦市场主体实际需求,突出问题导向,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主动探索创新,强化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抓工作推进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县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下设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19+19”工作体系(即1个工作专班、19个指标专项工作组、19个专家填报团队),形成了全县合力抓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格局。
坚持调度督导。嘉祥县专班定期召集指标分管领导、业务科长召开专班会议,及时传达上级部署要求,研究推进重点工作;按照济宁市考核方案,对各个条线按月进行平时考核。同时,坚持比学赶超,组织各指标牵头单位分别赴厦门、南京等先进地区现场学习交流,对标先进、寻找差距、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重点业务,优化流程抓服务提升
嘉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嘉祥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目标,坚持围绕业务优服务、围绕核心抓创新,不断推进工作效能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准入更加便捷。今年以来,嘉祥县2465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电子化登记率超99%,企业开办提速率达66.67%。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覆盖50个行业,发证数量及行业覆盖率均位列全市第1位。攻坚“一照多址”改革,有效破解制约投资的场地资源瓶颈。
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更有保障。充实完善“嘉快办”服务专班,从县委1号文中筛选出35个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包保,明确专人跟踪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投资项目平均审批事项压减至65项,办理时限平均压减了66%,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限分别不超过30和55个工作日。
政务服务网络支撑更加健全,网上办事更加方便。全县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939个全部实现网上可办。2021年,在山东政务服务网云平台共受理各类申请46537件,按期办件率100%。全面落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拓展深化“全省通办”,共梳理191项“全省通办”事项,58项“跨省通办”事项。聚焦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重点环节,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
三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职能更加广泛。梳理印发186项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清单和53项村(社区)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印制全县统一标准的镇(街)及村(社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手册。为全县13个镇街为民服务中心配备了自助申报一体机,实现了人社、医保、个体工商户等50项便民服务事项的自助办理和查询。构建县镇村帮办代办体系,全县各级代办人员1200余人。
聚焦群众需求,主动服务抓改革创新
嘉祥县以开展“讲一个故事、办一件实事、创一个亮点”“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兜底民生,从企业群众的需求侧出发,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广度,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创新推出了一批改革亮点工作。
坚持换位思考,开展政务服务监督评议员活动。在全县公开选聘了20名政务服务社会监督评议员,站在企业群众视角,全面收集企业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影响全县营商环境的现象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坚持主动服务,开展“门头审批进社区”活动。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将门头审批业务下放至物业管理办公室,全力打造“社区申请-线上流转-社区发证”门头审批服务新模式,个体工商户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优质政务服务。
坚持有求必应,创新制作投资建设项目极简版审批流程图。针对企业反馈“没有专门人员跑项目建设手续”问题,创新制作了嘉祥县投资建设项目流程图(极简版),让企业对投资项目全流程“一眼看到头”。
坚持兜底民生,设置“办不成的事”窗口。配备专业队伍,建立了“办不成的事”问题台账,制定了《办不成的事窗口工作制度》,明确了问题“收集-分类-转办-办结-反馈”机制,兜底办理难点问题。
下一步,嘉祥县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强化目标导向,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生力军,力推全县阔步迈入全市第一方阵;强化问题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第一目标,不断创新优化服务,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强化结果导向,以企业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尺和试金石,为建设“五大嘉祥”,实现富民强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