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场——嘉祥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场——嘉祥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

      12月1日,嘉祥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优化我县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嘉祥分中心以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交易平台为目标,着眼实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打造环节少、流程优、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满意度高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2022年1-11月份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共开标89个项目、108个标段,中标金额45.41亿元,节约资金1.2亿元,节支率2.57%。

图片11.png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抓制度,促规范。结合硬件环境的改善,加强软件环境的建设,规范完善交易档案、项目入场受理、投诉质疑转办交办、业务信息保密、评标现场管理、投标保证金收退等配套制度,对《公共资源交易办事指南》进行调整更新,以制度促规范。对场内交易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活动、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二是加强平台系统升级,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通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积极打通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难点、赌点问题。“从过去的‘线下’招投标,到现在‘线上’实行全流程电子化,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招标人、投标人以及招标代理公司办理招投标事宜。随着我市标立通微信小程序的上线,又实现了“线上”招投标向手机移动端的拓展。目前,我县所有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以及综合交易项目已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各交易主体直接在网上及手机上即可完成招标文件编制与备案、场地预订、交易信息发布、投标文件编制、投标保证金或担保递交、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等,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为市场主体降成本、减负担,同时也减少了人员聚集,适应了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现在所有的流程均在网上操作,都有电子留痕。这样既打破了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为因素干扰,遏制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问题,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三是简化程序,推行建设工程评定分离和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 根据住建部、山东省和济宁市推行建设工程“评定分离”的意见,按照明确招标人自主权、平衡评标专家权力、实现招标人责权统一的总思路,将评标程序分为评标、定标两个阶段,评标阶段由招标人从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建的评标委员会完成,定标阶段由招标人组建的定标委员会完成,改变了由评标专家直接确定中标人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招投标的市场本质,让评标专家做专业性业务工作,把定标工作和责任还给招标人,最大化杜绝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评定分离:73个项目占比:82%,90个标段。占比:83.3%。同时,依托全市各县市区电子化交易系统,通过远程调度、专家身份认证、视频语音实时交互和在线信息见证等,全市构建了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或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取本地专家和异地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在两个及以上评标场地完成项目评标的活动。通过试运行,嘉祥分中心已将远程异地评标方式逐步从建设工程项目延伸到了政府采购和综合交易项目异地主场:46个项目,副场42个。     

四是全程优化服务,保证项目及时受理。对标一流、主动创新,建立重点项目全程靠上服务机制,标前主动对接答疑指导、标中容缺承诺办理、标后跟进回访,保障县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常态化开展企业回访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困难,主动征求关于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答疑解惑。中心还聚焦各方交易主体需求,重新规划了功能区域,规范开标、评标、见证、监督等行为。